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羅霞
2月14日,早春的長沙城寒風凜冽、細雨如絲,濕冷的空氣似乎能穿透骨髓。然而,在長沙市三醫院的一間病房里,溫暖的氛圍與室外的陰冷形成鮮明對比。社區矯正對象祁菊(化名)躺在病床上,盡管依舊憔悴,眼中卻閃爍著別樣的光芒,那是劫后余生的慶幸與滿心的感激。她用盡全身力氣緊緊握住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手,聲音哽咽:“要不是你們,我早就沒命了。”
誰能想到,這句話背后,竟是一場由一條社區矯正對象未打卡消息引發的跨部門聯動的生命救援。
失聯的社區矯正對象
2月7日上午11時,長沙雨花區司法局侯家塘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郭艷像往常一樣,查看社區矯正對象的信息化核查打卡記錄,發現61歲的祁菊未按時刷臉打卡。
祁菊平日獨居,2024年11月被江蘇邳州市人民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正處于社區矯正期。她離異多年,獨子在外地定居,母子關系疏離,平時聯系甚少。
郭艷發現祁菊未按時打卡,立即通過微信和電話聯系她。但發送的消息石沉大海,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她聯系了祁菊的矯正小組成員,都表示無法聯系上她。中午,郭艷與同事李競到祁菊家上門核查,長時間敲門無人應答,經向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匯報,他們請求侯家塘派出所協查。
經摸排,民警黃軍陪發現祁菊最后一次記錄的出現是在2月6日晚,回家后便再無蹤跡。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祁菊的失聯讓工作人員深深擔憂。他們深知,祁菊年過六旬,獨居且身體狀況不明,萬一發生意外,不僅是社區矯正工作職責的失守,更是關乎一條生命。
是突發疾病,還是其他意外?此刻,找到祁菊,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一種對生命的責任。
下午4時,司法所工作人員與派出所民警共同趕到祁菊住處,敲門無人應答,陽臺門緊閉,客廳窗戶僅開了一條小縫,無法看清屋內情況。
工作人員聯系了緊急聯絡人和房東,試圖找到備用鑰匙,但均未成功。
爭分奪秒的救援
與此同時,祁菊的兒子在工作人員多次電話聯系后終于有了回復。他在衡陽,距離母親住處有300公里,一時無法趕回。他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祁菊平時晚上睡覺會在臥室內燒炭取暖,存在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
這一消息讓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來。工作人員提議由祁菊兒子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當地社區聯系開鎖公司開門查看情況,但遭拒絕。后工作人員要求祁菊兒子立即聯系居住距離較近的親戚一同前往查看情況。
晚上7時,祁菊的親戚趕到現場,開鎖公司在其親戚和司法所、派出所、當地社區人員的共同見證下破門而入。房門打開的瞬間,一股濃烈的酒味和炭火味撲面而來。祁菊躺在床上,呼吸微弱,床邊和身上滿是嘔吐物。房間內門窗緊閉,床邊的一盆炭火已燃盡。
工作人員大聲呼喊祁菊名字,只見她手指微微顫動,身體無法動彈,意識模糊。掀開被褥,祁菊大小便失禁。他們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將她就近送往長沙市三醫院搶救。
經診斷,祁菊為一氧化碳中毒。幸運的是,由于發現及時,她經搶救暫無生命危險。
暖心幫扶彰顯法治溫度
2月13日,雨花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秦高輝帶隊,前往醫院探望祁菊。鼓勵她安心養病早日康復出院的同時,也對其進行了安全教育,不僅要提升生活安全意識,要多與親屬保持日常聯系。
“鑒于祁菊出院后仍將獨自生活,我們后續將聯合社區,全力與她的兒子及其他親屬溝通協調,致力于幫他們修復親情紐帶,共同探尋解決其獨居生活安全隱患的有效方案。”秦高輝告訴記者。
省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楊登對雨花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該局的行動成功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深刻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這不僅是對個體生命的珍惜,也是夯實社會和諧穩定基石的一個縮影,充分體現了社區矯正工作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這在雨花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并非個例。2024年11月,社區矯正對象史某的女兒突發腦出血,術后陷入植物人狀態,家庭在變賣資產后仍無力承擔巨額救治費用。該局迅速發起“拯救23歲花季女孩史某”公益活動,籌集資金7萬余元,極大緩解了史某的燃眉之急;2025年春節期間,該局籌措3萬元幫扶資金,為60個特困社區矯正對象家庭送去了新春的溫暖與關懷。
雨花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堅持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助力社區矯正對象重塑自我,降低再次犯罪風險,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為構建和諧法治社會筑牢了根基。
責編:樊芳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